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仁是什么意思 仁怎么读 仁的解释 仁字组词

rén

仁字的图片
部首
总笔画4
部外笔画2
Unicode4EC1
GBK编码C8CA
BIG5编码A4AF
五笔86WFG
五笔98WFG
仓颉码OMM
郑码NBD
四角号码21210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3211

基本解释

仁的基本解释

仁 rén

1.仁爱:~心。~政。~至义尽。

2.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兄。~弟。~伯。

3.姓。

4.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儿。核桃~儿。花生~儿。虾~儿。

详细解释

仁的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3. 有德者之称

  4. 旧指有仁德的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5.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6. 完美的道德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7. 仁政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8. 恩惠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伪自由书》

  9. 同情, 怜悯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天说》

  10.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

    如:核桃仁

  11. 类似果仁的东西 。

    如:瓜子仁

  12. 人 [man(pl.men)]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3. 古县名

    又并蒲、 衍、 首、 垣,以临 仁、 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14. 水名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 湘、 洪、 仁三江合。——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5.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形〉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

    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2. 温润

    汉水重安而宜竹, 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

    如:仁台;仁兄

〈动〉

  1. 亲爱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陛下]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康熙字典

仁的康熙字典解释

仁 【子集中】【人字部】

〔古文〕忎𡰥【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𤷒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说文解字

仁的说文解字解释

親也。从人从二。

親也。見部曰。親者,密至也。从人二。㑹意。中庸曰。仁者,人也。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大射儀。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於此意相人耦也。聘禮。每曲揖。注。以相人耦爲敬也。公食大夫禮。賓入三揖。注。相人耦。詩匪風箋云。人偶能烹魚者。人偶能輔周道治民者。正義曰。人偶者,謂以人意尊偶之也。論語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辭。禮注云。人偶相與爲禮儀皆同也。按人耦猶言爾我親密之詞。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其字从人二。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謂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謂仁乃是人之所以爲心也。與中庸語意皆不同。如鄰切。十二部。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仁的图片

“仁”是会意字。甲骨文、小篆皆从人,从二,会二人相亲近,以人道相待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仁”。

《说文·人部》:“仁,亲也。从人,从二。”(仁,亲爱。由人、由二会意。)

“仁”的本义是对人亲善、仁爱。如《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引申指知觉、感觉。成语有“麻木不仁”,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反应。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字源字型

仁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