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首页
行业 | 信息 | 工具 | 导航 | 成语 | 造句 | 反义词 | 英近反词 | 字典 | 诗词 | 作文 | 诗词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高端访谈 详细信息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舞从敦煌来
2025-11-05    阅读量:29892    新闻来源:互联网     |  投稿

  新版《丝路花雨》神笔张的扮演者罗志炜(前)在甘肃省歌舞剧院排练厅排练(11月3日摄)。

  托掌、端腿、出胯、勾脚,一个个飞天舞姿翩然浮现。反弹琵琶、长绸轻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尽显东方美学优雅。在甘肃省歌舞剧院,演员们正在排练新版《丝路花雨》。

  敦煌舞是以敦煌壁画舞姿为灵感创造出来的一种舞蹈。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横空出世,首次系统地将敦煌壁画上凝固了千年的舞姿,转化为动态舞蹈语言,公演后轰动全国,也开创了“敦煌舞”这一全新的舞蹈流派。40多年来,该剧累计演出4000多场,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和“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

  《丝路花雨》的成功,催生了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建立。当时在甘肃艺术学校任教的舞蹈家高金荣,将壁画舞姿系统引入课堂,构建从手姿、臂态到道具运用的完整训练课程,使敦煌舞成为可教可学的独立流派,为该舞种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

  此后,《大梦敦煌》《千手观音》《步步生莲》等一批舞台佳作延续着敦煌舞的辉煌。尤其是兰州大剧院创排的《大梦敦煌》再次将敦煌舞推向了世界。该剧自2000年首演以来,累计演出超2000场,访演23个国家和地区,为敦煌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如今,敦煌舞已扎根于校园。兰州文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开设专业课程,青年学子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接续传统,使这门艺术薪火相传。更可喜的是,敦煌舞走出教室融入日常,在课间操的活力节奏里,在暑运列车的旅途中,焕发着蓬勃生机。

  莫高窟的飞天,寂静地舞了千百年。而今,她们在当代舞者的舞姿中“复活”,跃入国际舞台,向世界生动讲述着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这条由舞蹈铺就的彩虹之路,正随着舞步不断延伸,通向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未来。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pagebreak

【责任编辑:常宁】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网玻璃,meesm.com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23341571@qq.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业务QQ:23341571 或 业务微信:kevinhoui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