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曾是什么意思 曾怎么读 曾的解释 曾字组词

zēng céng

曾字的图片
部首
总笔画12
部外笔画8
Unicode66FE
GBK编码D4F8
BIG5编码B4BF
五笔86ULJF
五笔98ULJF
仓颉码CWA
郑码UDLK
四角号码80606
结构上下结构
笔顺432524312511

基本解释

曾的基本解释

曾 zēng

1.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祖父的父亲)。~孙(孙子的儿子)。

2.古又同“增”。

曾 céng

1.副词。表示从前经历过:未~。~来过。

2.古又同“层”。

详细解释

曾的详细解释

1. 曾 [céng]2. 曾 [zēng]

曾 [céng]

〈副〉

  1.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 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3. 已经 ——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

    如:似曾相识

〈形〉

  1. 通“层”。重叠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戊》

    大厦曾架,拟于昆仑。——《淮南子·本经》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2. 另见 zēng

曾 [zēng]

〈形〉

  1.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grandchildren and great-grandparents]

    自此而曾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曾元时不分。

    计高曾之时。

    视高曾之时。

    高曾时为一户者。

    又如: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

  2. 谦词。犹“末”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左传》

    又如:曾臣(末臣)

  3. 高举的样子

    [凤皇]曾逝万仞之上。——刘安《淮南子·览冥》

〈动〉

  1. “增”的本字。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子》

    曾欷歔余郁邑兮。——《楚辞·离骚》

    又如:曾思(反复思考);曾折(曾挠。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强);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飞远去)

〈副〉

  1. 乃,竟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长曾不盈寸。——明· 魏学《核舟记》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

  2. 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

    我曾无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淮南子》

  3.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 。

    如:曾奈(怎奈)

〈名〉

  1. 另见 céng

康熙字典

曾的康熙字典解释

曾 【辰集上】【曰字部】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𠀤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九經字樣】曾从𡆧。𡆧,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又【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 又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 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𠀤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 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註】曾臣,猶末臣。【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𤰞之意耳。 又【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註】曾,舉也。 又與橧同。【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又與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又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𠀤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说文解字

曾的说文解字解释

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

䛐之舒也。曰部曰。朁,曾也。詩朁不畏明,胡朁莫懲。毛,鄭皆曰。朁,曾也。按曾之言乃也。詩曾是不意,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莫聽,論語曾是以爲孝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皆訓爲乃則合語氣。趙注孟子曰。何曾猶何乃也。是也。是以㬱訓爲曾。㬱不畏明者,乃不畏明也。皇侃論語疏曰。曾猶嘗也。嘗是以爲孝乎。絶非語氣。葢曾字古訓乃。子登切。後世用爲曾經之義。讀才登切。此今義今音。非古義古音也。至如曾祖,曾孫,取增益層絫之意。則曾層皆可讀矣。从八。从曰。从八者,亦象氣之分散。𡆧聲。𡆧者,囱古文。囱在九部。此合韵之理也。昨棱切。六部。昨當爲作。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曾的图片

“曾”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古代蒸食的炊器。金文、小篆承接甲骨文而来。隶变后楷书写作“曾”。

《说文·八部》:“曾,词之舒也。从八,从曰,声。”(曾,虚词中表示舒缓语气的助词。由八、由曰会意,表声。)

“曾”的本义是指一种蒸熟食物的器具,是“甑”的本字。

借作副词,表示乃、竟。如《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也指曾经。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字源字型

曾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