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 mì bì
基本解释
秘的基本解释
秘 mì
1.秘密:~诀。~室。~事。
2.保守秘密:~而不宣。~不示人。
3.罕见;稀有:~宝。~籍。
秘 bì
1.译音用字,如秘鲁(国名,在南美洲)。
2.姓。
详细解释
秘的详细解释
〈名〉
秘鲁的简称
另见 mì
〈形〉
(形声。从禾,必( bì)声。 本义:一种香草)
不可测知;不公开
祕,神也。从示,必声。——《说文》
祕舞更奏。——张衡《西京赋》
祕器。——《后汉书·袁安传》。注:“棺也。”
祕宝。——《后汉书·班彪传》。传:“河图之属。”
祕经。——《后汉书·苏竟传》。注:“图纬书也。”
其事秘,世莫知也。——《史记·武帝本纪》
又如:秘箓(秘文);秘法(秘术,秘密的方法);秘狱(也称掖庭狱,汉代专指幽囚罪人于皇宫掖庭而不作公开审理的监狱)
稀奇,世上少有
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唐诗纪事·段成式》
又如:秘怪(神奇怪异);秘珍(罕见珍品);秘异(奇异);秘籍(珍贵罕见的书籍);秘宝(不常见的珍异宝物)
深,深邃 。
如:秘宇(深殿);秘典(含义深奥的典籍);秘义(深奥的意义)
与皇帝有关的 。
如:秘驾(帝王的车驾);秘馆(即秘阁,帝王藏书之所);秘色(古代越州官窑所产瓷器的颜色,因为帝王所专用,故云)
〈动〉
隐藏;保守秘密 [hide;keep sth.secret;hold sth.back]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表。——《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如:秘惜(隐藏珍惜,不以示人);秘郁(隐秘,隐藏);秘丘(山林之所,隐居之处)
闭 。
如:秘固(犹密封,封固)
〈名〉
秘密、奥妙的事物
而此秘未睹。——《宋书·谢灵运传论》
秘书的简称 。受雇为上级处理通讯及日常事务和杂务的人。
如:一秘
姓
另见 bì(秘鲁)
康熙字典
秘的康熙字典解释
秘 【午集下】【禾字部】
【集韻】兵媚切,音毖。密也。通作祕。 又【轉注古音】蒲結切,音蹩。香草也。
说文解字
秘的说文解字解释
神也。从示必聲。
神也。魯頌閟宫有侐箋曰。閟,神也。此謂假借閟爲祕也。从示。必聲。兵媚切。古音在第十二部。質櫛韵。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秘”是形声字。小篆从示(代表神灵),必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祕”。汉字简化后写作“秘”。
《说文》无。
“秘”的本义是一种香草。
又借作“祕”,表示神。引申指神秘莫测的、隐蔽不公开的、不让人知道的。如“隐秘”、“秘方”。又引申指稀有的、罕见的。如“秘籍”、“秘宝”。
用作动词,指保守秘密,不公开,不让人知道。如“秘而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