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撖


姓氏:撖(繁体:撖)
拼音:hàn
人口:约 2 千
排名:第 1060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撖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060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撖姓的起源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今山东汶上),世称阚止,他的后代便以祖上封邑为姓,形成阚氏。据典籍《广韵》记载:“撖,姓也。”公元前三世纪末,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和亲,冒顿单于与翁主(诸侯王的女儿叫翁主)刘氏(刘姓诸侯的女儿)生子稽粥,后继位为单于,史称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又娶翁主刘氏(刘姓封侯之女),生二子: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伊稚斜单于生三子:乌维单于、句犁湖单于、且鞮侯单于。且鞮侯单于生子虚闾权单于。虚闾权单于生子稽侯,即西汉晚期著名的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生子囊知牙斯,即位后称为乌珠留若鞮单于。乌珠留若鞮单于生子比,任右日逐王,领南边八部。右日逐王比为冒顿单于的第十代孙。当时,正值两汉更替,而匈奴族内部也争斗激烈。公元46年,单于舆去世,按匈奴族兄终弟及制,应传位给王昭君所生的儿子也即单于舆的弟弟右谷蠡王知牙师,但单于舆在生前将知牙师杀死,而传位给他自己的儿子蒲奴。公元48年,右日逐王比(知牙师的长子)因不满蒲奴单于继位,率匈奴南八部兵四五万人宣布独立,向东汉奉藩称臣。从此,匈奴族分为南北两部,单于比即为南匈奴的第一个单于。

公元50年冬,南匈奴单于比率部从离五原西部塞四十公里处的南单于庭继续向内徙居到西河美稷(在今山西省西北、内蒙南部),以美稷为南单于庭。单于比又将南匈奴的各部屯居在汉朝北部的北地、朔方、五原、云中、雁门、代、定襄等郡。从此,南匈奴成为汉帝国的守戍边疆者和编户齐民。匈奴族与北方汉族错居通婚,匈奴单于还派贵族子弟到汉都雒阳学习汉文化。南匈奴自南下归属汉朝,就开始祭祀汉家祖先。这样,南匈奴便不断被汉族和汉文化同化。大约从这时起,南匈奴就以汉朝皇族后裔自居。因为当年汉光武帝刘秀与郭皇后的第二子刘辅的庶孙刘进伯官至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囚禁于独山(今辽宁海城)之下,遂居于匈奴娶妻生子,其后裔被匈奴同化,变成了匈奴贵族。刘进伯的后裔即谷蠡王尸利单于。阚氏一支后人在刘进伯帐下为中军护卫官,亦随其为匈奴所捋,因忠心于刘进伯,固而后来仍在刘进伯帐下为护卫。刘进伯感其忠,遂改其阚氏为撖氏,以嘉称其忠诚守护,其后裔遂称撖氏,读音仍为kǎn(ㄎㄢˇ)。在史籍《后汉书》中,仅称“阚护卫易为撖”,却未记载其名,这有待进一步考证。在史籍《姓苑》中记载:“撖,今河内有之。”在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明撖仁亮,宣德举人。”南朝宋国著名思想家、史学家何承天在著写的《姓苑》中所指“河内”,即为当时的河内郡,其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市、温县一带。

至于撖氏的姓氏读音,在典籍《唐韵》、《集韵》中标注得很清楚:为“枯含切”,即读音为kǎn(ㄎㄢˇ),与阚氏的姓氏读音完全相同。

姜姓阚氏、撖氏同宗同源,皆尊奉阚止(姜止)为得姓始祖。

撖姓的分布

撖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千四百三十六位,以河内、天水、会稽为郡望。

今河南省的平顶山市宝丰县、郏县,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彦淖尔盟五原县,甘肃省的兰州市永登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山西省的临汾市襄汾县、翼城县、运城市绛县,台湾省等地,均有撖氏族人分布。

撖姓 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天水郡:亦称上邽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撖姓 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撖姓 姓氏源流

一、hàn

现代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云南之邱北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见《姓苑》。今河内有之。”

撖姓的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天水郡:亦称上邽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撖姓的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撖姓的姓氏源流

一、hàn

现代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云南之邱北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见《姓苑》。今河内有之。”

撖姓的历史名人

撖姓古代名人

撖驷十六国,(生卒年待考),字玄阴;敦煌郡人(今甘肃敦煌)。著名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大臣。聪敏过人,博通经、传,过目成诵,曾注王朗的《易传》,另撰有十三部州志。当时北凉国王沮渠·蒙逊很看重他,曾任他为秘书考课郎中,专门负责点校经籍,勘定了诸子百家三千余卷,后官至尚书。

撖仁亮明朝,(生卒年待考),河内郡人(今河南温县)。著名宣德年间举人。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